新闻动态

  • 2024-10-12
    近日,环境科学学院全空间数字孪生课题组本科生韩保吉在导师何亮老师的指导下,在《Nature》旗下期刊《Scientific Reports》上以南京晓庄学院环境科学学院为第一署名单位和通讯单位,在线发表了题名为“A method to integrate hydraulic structure models into 3D terrain models for irrigation infrastructure Visualization”的学术论文。《Scientific Reports》是Nature Portfolio期刊下的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综合性学术期刊。自2011年创刊以来,它涵盖了工程、物理科学、地球与环境科学、生物科学以及健康科学等多个主题领域。该期刊在最近的JCR分区中位列Q1区,中科院SCI二区。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细节层次的动态分类集成方法CM-D-LOD,用于实现水利构筑物模型与三维地形模型的无缝融合。基于此方法,开发了灌区虚拟地理环境的可视化管理平台,显著提升了灌区虚拟地理场景构建的效率,有助于提高农业决策的质量,增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与效率。该工作也受到国家
  • 11月18日,环境科学学院2025届地理科学(师范)专业优秀毕业生李睿返校,在“一站式”学生社区与在校生代表交流生涯规划。她结合自己参与江苏“乡村振兴计划”的实践经历,围绕考研、考编及国家专项就业项目等内容进行分享。针对考研,李睿建议从学术兴趣、职业方向和院校专业优势三方面综合评估,避免盲目追逐名校或地区。备考应制定周详计划,并根据科目特点采取不同策略。关于考编,她指出在教师岗位缩减的背景下,应拓宽视野、勇于尝试,关注人口出生率较高、教师需求大的省份,以增加就业机会。李睿还介绍了“乡村振兴计划”“西部计划”等国家专项就业项目的意义与参与途径,强调其既是服务基层的重要平台,也是个人成长的有效途径。她解读了项目报名条件、选拔流程与政策保障,鼓励学弟学妹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战略。互动环节,同学们积极提问,李睿就专业学习、实习实践与心态调整等问题给予细致解答。与会学生表示,此次交流内容实用、启发性强,有助于明确未来发展方向。本次优秀校友座谈会不仅为在校生搭建了与优秀榜样直接对话的桥梁,也充分发挥了校友资源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有效激励了广大学子将个人成长与国家需要紧密结合,为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2025-11-21
  • 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GIS应用技能大赛于2025年11月14-16日在西安科技大学顺利举行,我校由地理信息科学(GIS)专业罗啊敏、谭靖雯、张衡、纪豪杰四位同学组成的代表队,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出色的创新能力和默契的团队协作,从全国千余名学子中脱颖而出,勇夺大赛一等奖,展现了我校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的卓越成效。全国大学生GIS应用技能大赛是国内地理信息科学领域公认最权威、影响力最大、规模最高的本科生顶级赛事,旨在推动GIS专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与综合素养。本届大赛更是盛况空前,吸引了包括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在内的全国182所知名高校的激烈角逐,1000余名GIS专业学子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同台竞技,竞争异常激烈。在比赛中,由我院朱莹和陈建老师指导的参赛团队,面对强手如林的竞争环境,沉着应战,稳扎稳打。四位队员在赛程中密切配合,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精准高效地解决了复杂的地理空间问题,其表现赢得了评委的高度认可,最终一举夺魁。此次获奖,不仅是我校GIS专业学子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的集中体现,更是对我校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教学水平和实践教学成果的一次权威检验。通
    2025-11-18
  • 2025-11-17
    为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推动科学普及与社区教育深度融合,近日,环境科学学院在学生社区乐享空间成功举办“一站式”学生社区科普小课堂第二讲。本次活动以“以小见大,玩转科学”为主题,由环科院“卓越科学小先生社”社长雷佳琦同学担任主讲,吸引了来自外院、旅社院、食科院、环科院等学院的25名学生跨学科参与。 活动聚焦科学原理的生活化应用,共设置三个特色实验环节。在“可乐喷泉”实验中,同学们通过观察曼妥思糖与可乐的剧烈反应,深入理解了二氧化碳的释放机制与相关化学原理;“牙膏护壳‘大作战’”环节则模拟了牙齿抗酸腐蚀的日常场景,参与学生通过用不同牙膏处理浸泡于可乐中的鸡蛋,在小组竞赛中掌握了护齿知识及牙膏成分的核心差异;“牛奶烟花”实验借助洗洁精破坏液体表面张力的原理,引导同学们亲手创造出绚丽的色彩图案,从微观层面领略了界面科学的奇妙。各环节集趣味性、教育性与互动性于一体,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在主讲人的引导下,同学们通过观察、假设、动手验证和小组讨论,完成了一次完整的科学探究训练。 活动最后,指导老师在总结发言中表示:“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希望大家保持好奇心,多观察、多思考、多动手,成为玩转科
  • 2025-11-17
    为深入推进学院高质量发展,11月13日,环境科学学院副院长郎雷鸣率教师第五党支部教师赴淮阴工学院化学工程学院开展调研交流。淮阴工学院化学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张常新热情接待并主持调研会,该院分管科研、学工、教学、实验室建设的副院长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与接待。张常新书记首先对我院调研一行的到来表示了热烈欢迎,并介绍了淮阴工学院的发展概况,表示作为兄弟院校,双方具有很多相似性,在发展中相互支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吴妹副院长介绍了学院在依托地方优势资源因需而生、因时而进、因时而新的发展历程。郎雷鸣副院长对化学工程学院热情接待表示感谢,重点阐述了学院当前学科发展现状、学生培养特色及转型发展中面临的挑战。随后,双方围绕ESI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国际合作交流、实验室管理、专业社会服务转型等领域开展热烈交流。双方均强调,在新一轮高等教育改革背景下,专业转型与跨学科融合发展已成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淮阴工学院化学工程学院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创新实践极具参考价值,本次调研为学院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思路、新动能。下一步,我院将结合调研成果制定专项行动计划,加速推动学科内涵式发展与人才培养模式
  • 2025-11-16
    为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本周环境科学学院在行知组团举行了示范课教学观摩活动暨“环育·菁英”师能提升训练营第八期。学院督导组成员、相关教研室教师及艺友制青年教师等共同参与了此次观摩。赵静老师主讲了《经济地理学》课程思政示范课,课程内容围绕“企业空间扩张”展开,引导学生理解企业原始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掌握企业空间扩张的一般规律,并能够运用该规律分析现实案例。课程呈现出两大鲜明特色。其一,深度融合智慧教学手段,构建了“学生课前预习并完成作业→课堂精讲与深度讨论→课后巩固提升”的完整混合式教学闭环。赵老师熟练运用学习通等线上工具,通过词云分析等功能进行现场互动,实时呈现学生反馈,极大地增强了课堂的参与感与互动性。其二,将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教学全过程。思政教育并非生硬嫁接,而是根植于经济地理学的学科内涵之中,如通过对不同企业扩张路径的分析,自然引导学生思考国家战略、区域发展等宏观背景,实现了“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在教学过程中,赵老师通过小组作业与讨论的形式,组织学生以国内外知名公司(如钢铁、汽车、IT企业)的发展路径为案例进行探究。学生们在分析、辩论中深化

通知公告

科研育人

  • 2024-10-12
    近日,环境科学学院全空间数字孪生课题组本科生韩保吉在导师何亮老师的指导下,在《Nature》旗下期刊《Scientific Reports》上以南京晓庄学院环境科学学院为第一署名单位和通讯单位,在线发表了题名为“A method to integrate hydraulic structure models into 3D terrain models for irrigation infrastructure Visualization”的学术论文。《Scientific Reports》是Nature Portfolio期刊下的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综合性学术期刊。自2011年创刊以来,它涵盖了工程、物理科学、地球与环境科学、生物科学以及健康科学等多个主题领域。该期刊在最近的JCR分区中位列Q1区,中科院SCI二区。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细节层次的动态分类集成方法CM-D-LOD,用于实现水利构筑物模型与三维地形模型的无缝融合。基于此方法,开发了灌区虚拟地理环境的可视化管理平台,显著提升了灌区虚拟地理场景构建的效率,有助于提高农业决策的质量,增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与效率。该工作也受到国家
  • 2025-10-29
    10月28日下午,环境科学学院在理科组团举行“菁英计划”开题答辩会,对首批23名培育对象的阶段成果进行检验,并就其课题研究方案开展科学论证。“菁英计划”是学院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拔尖人才实施的重要举措,每年从大一新生中遴选约5%的优秀新生进行重点培养,项目自2025年1月正式启动。本次答辩按化学、地理、材料、环境工程等四个学科方向分组进行,培育对象围绕研究项目的选题依据、研究内容与目标、研究方案、研究计划与预期成果等方面进行了PPT汇报。评委老师认真听取汇报,并就研究设计的创新性、技术路线的可行性、实验方法的科学性等方面进行深入提问与细致点评,为学生进一步优化方案、厘清研究方向提供了专业指导。作为学院个性化科研训练平台,“菁英计划”通过导师制与项目制相结合的方式,系统提升学生的科研素养与创新能力。本次答辩既是对学生半年以来学习成果的初期考核,也是对其课题研究方案的集中开题论证,旨在“以辩促研、以评促建”,帮助学生夯实科研基础,为未来三年的持续培养做好铺垫。学院将持续完善“选拔—培养—考核—反馈”的全过程育人机制,推动“菁英计划”走实走深。下一步,学院将为每位培育对象建立成长档
  • 2025-10-21
    10月17日—20日,第十九届“挑战杯”2025年度中国青年科技创新“揭榜挂帅”擂台赛“人工智能领域”终审主擂台赛在上海市徐汇区举办。我院师生团队参赛项目《鱼螺糕跃•礼遇开化:AI赋能长虹美食文化的创意表达与IP设计探索》(指导老师:翁有志,杨茹玮,马国强;团队成员:杨佳宜,张鸿宇,张璟怡,叶子贝,陈蓉雪,张静,钱安宁)荣获国赛二等奖,实现学校在该项高水平专项赛事中的新突破。本届“揭榜挂帅”擂台赛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秉承“英雄不论出处,谁有本事谁揭榜”的理念,旨在引导青年学子直面现实问题,投身科研攻关。我校团队揭榜的“用AI技术助力乡村振兴”榜题,由阿里巴巴公益、阿里云与浙江省开化县人民政府等多方联合发起。面对这一时代命题,本团队深入挖掘开化县独特的文化符号、生态资源和特色农产品。他们创新性地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了一套全链路创作体系,成功设计开发出一批兼具艺术性、实用性与广泛传播力的文旅产品,为地方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注入了崭新的科技活力与创意动能。据悉,本年度“人工智能领域”主擂台赛竞争激烈,共发布30个榜题。经过资格审查、作品初审和终审擂台赛等环节,并在国家公证人员监督下
  • 2025-07-27
    7月9日至11日,第11届虚拟现实国际会议(2025 the 11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Virtual Reality,ICVR 2025)在荷兰瓦赫宁根大学与研究中心盛大举行。环境科学学院全空间数字孪生课题组地理信息科学专业2023级本科生朱宇轩、2024级本科生刘罗希在何亮副教授指导下,其研究成果《Interactive AR-Based 3D Geological Visualization of Subsurface Mining Structures: Real-Tim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 the Jiaojia Gold Mine》被大会录用。朱宇轩同学作为汇报人,以全英文形式在国际高水平学术会议上展示了这一成果。ICVR 作为虚拟现实领域的顶级会议之一,历经十年发展,已成为一项备受瞩目的盛会。它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众多优秀学者、研究人员、技术人员以及领域专家前来参会,汇聚了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和扩展现实(XR)领域的顶尖智慧,成为展示最前沿研究成果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平台。ICVR 202

活力环科

  • 近日,环境科学学院主办的“一站式”学生社区“科普小课堂”系列活动在G区“乐享空间”正式启动。首场讲座由学院新材料新未来社成员担任主讲,吸引了来自商学院、信工院、食科院、体育学院、环科院等5个二级学院20名学生参与,共同开启了一场“小而精”的科创探索之旅。开幕式上,活动负责人、学院辅导员苏鹏宇介绍“科普小课堂”的四大核心特点:一是强主体,讲座的组织、讲授及参与全程由学生主导,充分激发自主能力;二是重系列,后续将邀请各自然学科社团接力开讲,持续输送多元科学知识;三是破界限,后续将陆续邀请各自然科学类社团接力主讲,持续输出多元科学内容;四是求精致,活动依托社区特色空间,每场规模控制在50人以内,以“小而精”标准保障科普质量,确保参与者深度获益。在首场讲座中,我院新材料新未来社以“材料革新,赋能未来”为主题展开分享。社团骨干结合案例,系统讲解3D打印技术原理、发展历程及建模软件基础,助力学生快速掌握核心知识。动手实践环节,同学们专注拼接3D打印模型小人,亲身体验科技乐趣,社团骨干与学生密切交流,现场氛围热烈有序。最后社团将3D打印模型赠送给参与者赠予参与者,为此次科普体验画上圆满句号。“科普小
    2025-11-02
  • 为深入推进学风建设,营造勤学笃行、团结奋进的班级氛围,10月21日下午,环境科学学院在行知组团B103举办“环育·菁英 人文筑梦”班级风采展活动。学院领导、关工委委员、班主任代表、全体辅导员及学生骨干百余人参加活动。活动中,各班代表围绕专业学习、学术实践、科研创新、志愿服务等方面,通过图文并茂的PPT展示了班级建设的特色与成效。同学们的讲述生动展现了勤学善思、追求卓越的集体风貌,以及在专业学习与实践中形成的浓厚学术氛围。现场评委对各班展示情况进行了综合评定。学院关工委委员薛蒙伟教授在点评中高度肯定了同学们在学风建设方面的突出表现。他巧妙运用“分子间的氢键”比喻,形象阐释了班级凝聚力的形成机制——源于思想引领、学风塑造、实践拓展与个体成长的协同作用。他鼓励同学们争做班级中的“活化分子”,不仅要主动参与集体建设,更要深入思考专业学习的价值与意义,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在专业领域不断追求卓越,实现个人与集体的共同进步。环境科学学院始终将班级组织建设作为学风培育的重要阵地,着力构建学风建设长效机制。近年来,学院通过搭建多样化展示平台,有效激发了学生在集体学习生活中的内生动力,强化
    2025-11-02
  • 在陶行知先生诞辰134周年之际,环境科学学院围绕“传承行知精神、践行育人初心”主题,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纪念活动,将“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与学院“科研育人”特色深度融合,引导师生在实践参与中感悟行知思想的时代价值,进一步推动优良学风建设。跨学科融合实践,科技赋能传承育人学院依托学科优势,积极探索“科研引领、实践育人”路径,组织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与复合材料工程专业师生联合开展陶行知纪念像三维建模与3D打印项目。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师生运用无人机航测技术,对南门陶像进行多角度数据采集与精细化建模;复合材料工程专业师生则针对模型结构优化打印工艺,通过反复调试参数,最终实现高精度复刻。该项目不仅体现了学院“理论+技术+实践”的科研育人模式,更以创新形式弘扬了行知精神,强化了学生专业能力和科学素养,为学风建设注入科技动能。人文艺术浸润学风,知行合一深化认同学院同步举办“笔绘行知魂,躬行教育梦”手绘大赛与“重读行知・践行真教育”读书分享会,融合艺术表达与理论研习,推动学风建设与精神传承双向赋能。手绘大赛中,学生通过画笔再现陶行知先生教育实践场景,诠释“生活即教育”理念的当代价值,在艺术创作中
    2025-10-17
  • 6月20日晚,环境科学学院2025年学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工科楼报告厅隆重举行。学校副校长赵向军、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学院党政领导、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毕业班班主任、辅导员及毕业生家长代表出席仪式,2025届全体毕业生参加仪式。仪式由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张翠玲主持。典礼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学院院长段海宝致辞,向圆满完成学业的2025届毕业生表示热烈祝贺,并寄语学子要坚定理想信念,满怀坚韧与勇气,勇敢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各种挑战,在不断奋斗中实现自我价值,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华章。学院党委书记杨茹玮宣读《关于表彰环境科学学院2025届优秀毕业生的决定》,希望受表彰的同学珍惜荣誉,继续保持晓庄人“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品格风范,在新的征程中展现新时代晓庄人的责任与担当。相关部门职能负责人为优秀毕业生代表颁发荣誉证书。副院长肖晖宣读《关于准予环境科学学院2025届学生毕业的决定》《关于授予环境科学学院2025届毕业生学士学位的决定》,并向圆满完成学业的2025届毕业生表示诚挚的祝贺。毕业班班主任、教师代表李栋梁老师寄语毕业生,勉励大家永葆赤子之心,在追逐理想的道路上既仰望星空
    2025-06-21
  • 近日,环境科学学院“环育菁英 青春起航”梦想公开课在方山音乐厅成功举办。学院党政领导、关工委委员、教师代表、全体辅导员以及2024级全体新生参加。本次梦想公开课紧扣学校“大爱学工”品牌分为三个篇章,分别是“人文筑梦·润心田”“科研筑梦·赋动能”“实践育梦·茁才干”。梦想公开课在激情澎湃的《猛犸》《河流》两首歌曲中拉开序幕。环境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段海宝上台致辞,他从“四颗心”着眼,强调大学四年成长过程中培养爱心、勇敢心、同理心、感恩心的重要性,为同学们点明成长要义。在“人文筑梦·润心田”篇章,姚新悦同学用一首《如愿》带我们感受跨越时空的温暖与力量;江顺、张慧茹等同学的反诈小品《天降横财》在诙谐幽默间强化了同学们的反诈意识;苏鹏宇老师携手环科院退役大学生士兵代表,以铿锵有力的《强军战歌》合唱,彰显军强国安的坚定信念与学子爱国情怀。第一篇章尾声,为表彰在学习道路上勤勉不辍、表现优异的集体与同学,学院党委书记杨茹玮宣读了《环境科学学院关于表彰 2024 年度“环育菁英”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副院长郎雷鸣、副院长肖晖分别为 “优秀班级”“最美环科人” 颁发荣誉证书,以榜样力量激励同学
    2025-01-03
  • 10月31日—11月1日,南京晓庄学院第二十三届运动会在北操场隆重举行。环境科学学院师生经过奋力拼搏,秉承“赛出风采,赛出水平”的原则,最终以166的总分取得了甲组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傲人成绩,创历史最佳成绩,并荣获“精神文明代表队”荣誉称号。开幕式上,我院运动员代表队方阵气宇轩昂,踏着坚定而划一的步伐进入会场,他们肩负着荣誉与使命,准备在赛场上挥洒汗水,向全校师生展现出我院积极向上的力量与风貌。本次校运动会共设男子单人项目十项,女子单人项目九项,团体项目四项。我院共计43名运动员参加,100余名志愿者为运动员提供安全保障,300余名观众为环科院运动员现场助威。我院运动健儿稳扎稳打,面对强手毫不畏惧,凭借着顽强拼搏的精神和永不言败的毅力,不断超越自我,获得前八名的项目共计27项,其中金牌4枚,银牌2枚,铜牌4枚。22地理信息科学转本胡宇飞同学更是双破1500、5000米长跑纪录,获得双重冠军。他们用每一次冲刺、每一次跳跃、每一次投掷,编织出一幅幅青春活力、勇于挑战的精彩画卷,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与喝彩,成为赛场上最耀眼的风景线。在本次运动会中,环科学子在比赛中展现出的不仅仅是个人能力的闪光
    2024-11-0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