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 2024-10-12
    近日,环境科学学院全空间数字孪生课题组本科生韩保吉在导师何亮老师的指导下,在《Nature》旗下期刊《Scientific Reports》上以南京晓庄学院环境科学学院为第一署名单位和通讯单位,在线发表了题名为“A method to integrate hydraulic structure models into 3D terrain models for irrigation infrastructure Visualization”的学术论文。《Scientific Reports》是Nature Portfolio期刊下的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综合性学术期刊。自2011年创刊以来,它涵盖了工程、物理科学、地球与环境科学、生物科学以及健康科学等多个主题领域。该期刊在最近的JCR分区中位列Q1区,中科院SCI二区。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细节层次的动态分类集成方法CM-D-LOD,用于实现水利构筑物模型与三维地形模型的无缝融合。基于此方法,开发了灌区虚拟地理环境的可视化管理平台,显著提升了灌区虚拟地理场景构建的效率,有助于提高农业决策的质量,增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与效率。该工作也受到国家
  • 为帮助2025级新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环境、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构建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自今年9月起,环境科学学院面向全体新生,分三个阶段系统开展了为期近两个月的心理团辅系列活动。活动在心理辅导员、新生辅导员及应用心理学专业“小先生”的协同带领下有序推进,取得了良好成效。首期活动以“破冰启航”为主题,同学们通过“我是谁”“生日线”和“串糖葫芦”等一系列轻松活泼的互动,打破了初次见面的陌生感。大家在欢乐的氛围中认识了彼此,也在交流中增进了对大学生活多样性的理解。辅导员老师适时引导,鼓励大家将个人理想转化为具体行动,为大学旅程做好规划。第二次活动聚焦“共筑心灵契约”,通过“宿舍心灵地图”和“我们的约定”等环节,同学们以小组形式展开深入讨论,共同拟定了宿舍行为准则,承诺携手营造一个尊重个性、包容差异、互帮互助的集体生活环境,为营造温暖和谐的集体氛围打下坚实基础。最后一次活动重点围绕“人际巧沟通”展开。辅导员老师借助情景再现、角色体验等互动形式,引导同学们学习并实践多种沟通模式。新生们在模拟训练中掌握了清晰表达、有效倾听的技巧,并深入理解了“共情”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意义,有效提升学生的沟通信心
    2025-11-07
  • 为强化学风建设,发挥朋辈引领作用,激励广大学生见贤思齐、奋发笃行,近日,环境科学学院在理科组团D楼三阶教室举办“环育·菁英人文筑梦”——2025年度国家奖学金候选人风采展示会。经过前期遴选,5位优秀候选人依次登台,面向全体新生分享成长经验,传递勤学励能的榜样力量。展示环节中,5位候选人倾情分享了各自的奋斗故事与心路历程。从理论学习的深入钻研到实验室里的不懈探索,从投身“挑战杯”等高水平赛事的淬炼到参与社会服务的无私奉献,他们用扎实的成绩单、丰硕的竞赛成果与真挚的实践感悟,生动诠释了何为“教学做合一”。他们不仅展现了出色的专业能力与创新思维,更传递出严谨的治学态度与主动担当的成长意识,为现场同学树立了鲜活的学习标杆。在谈及未来规划时,各位候选人对升学深造与职业发展路径的清晰展望,也为学弟学妹们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成长范本。本次活动是学院推动学风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发挥朋辈示范作用的生动实践。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的形式,优秀学子将成长经验转化为可学可鉴的鲜活教材,有效引导低年级同学,特别是2025级新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内生动力。现场及线上参会同学纷纷表示,将以优秀学长为榜样,科学规划大
    2025-11-06
  • 2025-11-05
    为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强化青年使命担当,近期,环境科学学院学生党支部组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观影活动,并启动本学期学业帮扶工作。11月3日下午,学生党支部全体党员集体观看了爱国主义影片《志愿军:浴血和平》。观影过程中,全体师生神情专注,被影片中志愿军将士浴血奋战、不畏牺牲的英雄壮举,以及谈判桌上展现出的坚定立场与不屈不挠的意志所震撼。观影结束后,支部师生展开热烈讨论。大家纷纷表示,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志愿军将士所展现的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革命忠诚精神与国际主义精神,是激励我们砥砺前行的重要精神力量。观影活动结束后,学院党员工作站启动本学期学业帮扶活动,本次活动共招募“小先生”14名,针对高等数学、无机化学、地球概论三门科目开展系统性辅导,共吸引98名学生报名学习。学院帮扶活动是学院发挥党员与优秀学生先锋模范作用、强化学风建设的重要实践,旨在通过朋辈互助提升整体学业水平,营造勤学互助的良好氛围。红色观影与学业帮扶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学院学生党支部的凝聚力与战斗力,引导青年学生将理想信念转化为实际行动,在知行合一中彰显青春力量、践行时代使
  • 2025-11-02
    近日,环境科学学院主办的“一站式”学生社区“科普小课堂”系列活动在G区“乐享空间”正式启动。首场讲座由学院新材料新未来社成员担任主讲,吸引了来自商学院、信工院、食科院、体育学院、环科院等5个二级学院20名学生参与,共同开启了一场“小而精”的科创探索之旅。开幕式上,活动负责人、学院辅导员苏鹏宇介绍“科普小课堂”的四大核心特点:一是强主体,讲座的组织、讲授及参与全程由学生主导,充分激发自主能力;二是重系列,后续将邀请各自然学科社团接力开讲,持续输送多元科学知识;三是破界限,后续将陆续邀请各自然科学类社团接力主讲,持续输出多元科学内容;四是求精致,活动依托社区特色空间,每场规模控制在50人以内,以“小而精”标准保障科普质量,确保参与者深度获益。在首场讲座中,我院新材料新未来社以“材料革新,赋能未来”为主题展开分享。社团骨干结合案例,系统讲解3D打印技术原理、发展历程及建模软件基础,助力学生快速掌握核心知识。动手实践环节,同学们专注拼接3D打印模型小人,亲身体验科技乐趣,社团骨干与学生密切交流,现场氛围热烈有序。最后社团将3D打印模型赠送给参与者赠予参与者,为此次科普体验画上圆满句号。“科普小
  • 2025-10-29
    10月28日下午,环境科学学院在理科组团举行“菁英计划”开题答辩会,对首批23名培育对象的阶段成果进行检验,并就其课题研究方案开展科学论证。“菁英计划”是学院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拔尖人才实施的重要举措,每年从大一新生中遴选约5%的优秀新生进行重点培养,项目自2025年1月正式启动。本次答辩按化学、地理、材料、环境工程等四个学科方向分组进行,培育对象围绕研究项目的选题依据、研究内容与目标、研究方案、研究计划与预期成果等方面进行了PPT汇报。评委老师认真听取汇报,并就研究设计的创新性、技术路线的可行性、实验方法的科学性等方面进行深入提问与细致点评,为学生进一步优化方案、厘清研究方向提供了专业指导。作为学院个性化科研训练平台,“菁英计划”通过导师制与项目制相结合的方式,系统提升学生的科研素养与创新能力。本次答辩既是对学生半年以来学习成果的初期考核,也是对其课题研究方案的集中开题论证,旨在“以辩促研、以评促建”,帮助学生夯实科研基础,为未来三年的持续培养做好铺垫。学院将持续完善“选拔—培养—考核—反馈”的全过程育人机制,推动“菁英计划”走实走深。下一步,学院将为每位培育对象建立成长档

通知公告

科研育人

  • 2024-10-12
    近日,环境科学学院全空间数字孪生课题组本科生韩保吉在导师何亮老师的指导下,在《Nature》旗下期刊《Scientific Reports》上以南京晓庄学院环境科学学院为第一署名单位和通讯单位,在线发表了题名为“A method to integrate hydraulic structure models into 3D terrain models for irrigation infrastructure Visualization”的学术论文。《Scientific Reports》是Nature Portfolio期刊下的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综合性学术期刊。自2011年创刊以来,它涵盖了工程、物理科学、地球与环境科学、生物科学以及健康科学等多个主题领域。该期刊在最近的JCR分区中位列Q1区,中科院SCI二区。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细节层次的动态分类集成方法CM-D-LOD,用于实现水利构筑物模型与三维地形模型的无缝融合。基于此方法,开发了灌区虚拟地理环境的可视化管理平台,显著提升了灌区虚拟地理场景构建的效率,有助于提高农业决策的质量,增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与效率。该工作也受到国家
  • 2025-07-27
    7月9日至11日,第11届虚拟现实国际会议(2025 the 11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Virtual Reality,ICVR 2025)在荷兰瓦赫宁根大学与研究中心盛大举行。环境科学学院全空间数字孪生课题组地理信息科学专业2023级本科生朱宇轩、2024级本科生刘罗希在何亮副教授指导下,其研究成果《Interactive AR-Based 3D Geological Visualization of Subsurface Mining Structures: Real-Tim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 the Jiaojia Gold Mine》被大会录用。朱宇轩同学作为汇报人,以全英文形式在国际高水平学术会议上展示了这一成果。ICVR 作为虚拟现实领域的顶级会议之一,历经十年发展,已成为一项备受瞩目的盛会。它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众多优秀学者、研究人员、技术人员以及领域专家前来参会,汇聚了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和扩展现实(XR)领域的顶尖智慧,成为展示最前沿研究成果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平台。ICVR 202
  • 2025-03-12
    3月11日下午,环境科学学院2025年“环育菁英 科研强梦”之“菁英计划”项目启动仪式在理科组团C-305会议室举行。首批“菁英计划”导师出席活动,仪式由环境科学学院段海宝院长主持。段海宝院长首先阐述了“菁英计划”的核心目标与深远意义。他强调,项目旨在通过“导师-学生”培养模式,整合学院优质科研资源,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水平,同时为学院学科建设与硕士点培育注入新动能。项目负责人赵天成老师从项目的具体内容、实施步骤、考核机制等方面详细解读了《南京晓庄学院环境科学学院“菁英计划”实施方案》。最后,段海宝院长对所有参与“菁英计划”的老师提出了殷切期望。他希望老师们能够秉持“大爱学工”的精神,全身心投入“菁英计划”的指导工作中。不仅要在学术上给予学生专业的指导,更要在生活中关心学生、鼓励学生,帮助他们克服科研道路上的困难和挫折。他强调,导师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研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菁英计划”的持续推进,标志着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不断深化。学院将继续秉承“大爱学工”的理念,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学生提供
  • 2024-12-13
    为激发新生的科研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为学院15个科研团队注入新鲜血液,12月6日至10日,环境科学学院成功举办了“环育·菁英”第三届导师团队双选会。学院书记杨茹玮、院长段海宝、副院长郎雷鸣和肖晖,以及500余名2024级新生参与了此次活动。本次双选会根据团队学科专长与学生专业背景的差异,分为地理、环境、化学三个专场。作为学校“一站式”学生社区活动的一部分,地理专场在学生宿舍区的“智汇空间”设立了主会场,4个地理团队的师生代表汇报团队的科研情况;同时在理科组团三楼阶梯教室设立了线上分会场,160余名地理师范和地理信息科学的学生聆听了汇报。本次双选会聚焦学院科研育人特色,以学术引领为主线,打破传统教育的空间限制,将社区建设融入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全过程。学院通过推动学生社区中其他专业学生参与科研团队,深化社区的学术协作功能,营造多学科交融的研究氛围,进一步凸显“一站式”社区的综合效能。在环境和化学专场,各科研团队详细介绍了自己的研究内容、科研成果及学生培养情况等。有的团队侧重于基础科研,例如光电催化与传感课题组、绿色能源材料课题组、晶态功能材料课题组等,学生可以深入参与前沿课题的探索

活力环科

  • 6月20日晚,环境科学学院2025年学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工科楼报告厅隆重举行。学校副校长赵向军、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学院党政领导、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毕业班班主任、辅导员及毕业生家长代表出席仪式,2025届全体毕业生参加仪式。仪式由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张翠玲主持。典礼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学院院长段海宝致辞,向圆满完成学业的2025届毕业生表示热烈祝贺,并寄语学子要坚定理想信念,满怀坚韧与勇气,勇敢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各种挑战,在不断奋斗中实现自我价值,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华章。学院党委书记杨茹玮宣读《关于表彰环境科学学院2025届优秀毕业生的决定》,希望受表彰的同学珍惜荣誉,继续保持晓庄人“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品格风范,在新的征程中展现新时代晓庄人的责任与担当。相关部门职能负责人为优秀毕业生代表颁发荣誉证书。副院长肖晖宣读《关于准予环境科学学院2025届学生毕业的决定》《关于授予环境科学学院2025届毕业生学士学位的决定》,并向圆满完成学业的2025届毕业生表示诚挚的祝贺。毕业班班主任、教师代表李栋梁老师寄语毕业生,勉励大家永葆赤子之心,在追逐理想的道路上既仰望星空
    2025-06-21
  • 近日,环境科学学院“环育菁英 青春起航”梦想公开课在方山音乐厅成功举办。学院党政领导、关工委委员、教师代表、全体辅导员以及2024级全体新生参加。本次梦想公开课紧扣学校“大爱学工”品牌分为三个篇章,分别是“人文筑梦·润心田”“科研筑梦·赋动能”“实践育梦·茁才干”。梦想公开课在激情澎湃的《猛犸》《河流》两首歌曲中拉开序幕。环境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段海宝上台致辞,他从“四颗心”着眼,强调大学四年成长过程中培养爱心、勇敢心、同理心、感恩心的重要性,为同学们点明成长要义。在“人文筑梦·润心田”篇章,姚新悦同学用一首《如愿》带我们感受跨越时空的温暖与力量;江顺、张慧茹等同学的反诈小品《天降横财》在诙谐幽默间强化了同学们的反诈意识;苏鹏宇老师携手环科院退役大学生士兵代表,以铿锵有力的《强军战歌》合唱,彰显军强国安的坚定信念与学子爱国情怀。第一篇章尾声,为表彰在学习道路上勤勉不辍、表现优异的集体与同学,学院党委书记杨茹玮宣读了《环境科学学院关于表彰 2024 年度“环育菁英”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副院长郎雷鸣、副院长肖晖分别为 “优秀班级”“最美环科人” 颁发荣誉证书,以榜样力量激励同学
    2025-01-03
  • 10月31日—11月1日,南京晓庄学院第二十三届运动会在北操场隆重举行。环境科学学院师生经过奋力拼搏,秉承“赛出风采,赛出水平”的原则,最终以166的总分取得了甲组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傲人成绩,创历史最佳成绩,并荣获“精神文明代表队”荣誉称号。开幕式上,我院运动员代表队方阵气宇轩昂,踏着坚定而划一的步伐进入会场,他们肩负着荣誉与使命,准备在赛场上挥洒汗水,向全校师生展现出我院积极向上的力量与风貌。本次校运动会共设男子单人项目十项,女子单人项目九项,团体项目四项。我院共计43名运动员参加,100余名志愿者为运动员提供安全保障,300余名观众为环科院运动员现场助威。我院运动健儿稳扎稳打,面对强手毫不畏惧,凭借着顽强拼搏的精神和永不言败的毅力,不断超越自我,获得前八名的项目共计27项,其中金牌4枚,银牌2枚,铜牌4枚。22地理信息科学转本胡宇飞同学更是双破1500、5000米长跑纪录,获得双重冠军。他们用每一次冲刺、每一次跳跃、每一次投掷,编织出一幅幅青春活力、勇于挑战的精彩画卷,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与喝彩,成为赛场上最耀眼的风景线。在本次运动会中,环科学子在比赛中展现出的不仅仅是个人能力的闪光
    2024-11-04
  • 10月11日晚,环境科学学院第十届团(学)代会在理科组团D楼三阶教室隆重召开。学院院党委书记杨茹玮、学工办主任张翠玲、院团委书记张威以及全体辅导员和学生代表120余人参加会议。胡雪盼老师和赵阳阳同学分别代表共青团南京晓庄学院环境科学学院第九届委员会、环境科学学院第九届学生委员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与会代表认真讨论审议了工作报告。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团委委员会委员和学生委员会委员。随后,新当选委员集体宣读了《学生会、研究生会干部自律公约》,并表示在未来一年中将带头勤奋学习、努力工作、实心实意帮助同学解决困难。杨茹玮书记充分肯定了过去一年校学院团委、学生会在思想引领、学风建设、文体活动等方面的工作,并对我院团学组织和广大同学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要具备强烈的责任感,时刻铭记自身肩负的职责与使命;二是要发扬无私的奉献精神,乐于为集体与他人的福祉贡献自己的力量;三是要成为楷模与榜样,以身作则,引领同学们共同进步,树立积极向上的良好风尚。希望广大同学要大力传承晓庄红色基因,弘扬“大爱、奉献、担当”的晓庄精神,为晓庄的发展贡献青春力量。会上,杨茹玮书记还为第九届团委学生会学生干部颁发聘书。环境科学学院
    2024-10-14
  • 6月21日晚上,环境科学学院2024届学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工科楼报告厅隆重举行。学校副校长刘光祥、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学院党政领导、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毕业班班主任、辅导员及毕业生家长代表出席仪式,2024届全体毕业生参加仪式。仪式由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张翠玲主持。 仪式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学院党委书记杨茹玮宣读《关于表彰环境科学学院2024届优秀毕业生的决定》,希望受表彰的同学珍惜荣誉,再接再厉,继续保持晓庄人“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品格风范,在新的岗位上再创佳绩。校机关党委书记、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张馥旻、校人力资源处副处长王小雷、校后勤管理处副处长陈锦、环科院副院长郎雷鸣为2024届优秀毕业生代表颁发荣誉证书。 副院长肖晖宣读《关于准予环境科学学院2024届学生毕业的决定》《关于授予环境科学学院2024届毕业生学士学位的决定》,并向圆满完成学业的2024届毕业生表示诚挚的祝贺。 黄芳代表全体教师寄语毕业生,希望大家保持纯真和热爱,追逐梦想,永不言败;承载着青春的激情与梦想,在前行路上高歌猛进,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毕业生代表李晨同学在发言中感
    2024-06-24
  • 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厚植家国情怀,在端午佳节来临之际,环境科学学院于6月5日在理科组团三阶开展了“民族团结共筑和美 创意手工‘胶’织一心”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践活动。大家齐聚一堂,聊习俗、做手工、品粽子,感受不同民族的独特文化。学院党政领导、辅导员老师、学院各民族学生代表参加了活动。南京市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副会长、学院副院长肖晖为活动致辞,分享了作为一名少数民族教师的感悟,号召同学们拥护党的民族宗教工作的方针政策,积极参与校园民族文化活动,增进对彼此文化的了解,齐心构建和美校园。来自藏族、壮族、哈尼族、仡佬族的同学身着独具特色的民族服装,通过精美的图片、生动的语言和深情地讲述,分享了各民族丰富多彩的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和节日庆典。环境科学学院党委书记杨茹玮为同学们送上了节日的祝福,她勉励同学们要加强交流,尊重不同的民族文化,共同成长进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活动中,在学院社团小老师指导下,大家一起动手制作滴胶和香包。这两项手工艺品的制作,既体现了大家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也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多元性。学院领导还为同学们分发了香飘四溢的粽子。近年来,针
    2024-06-07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