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本周环境科学学院在行知组团举行了示范课教学观摩活动暨“环育·菁英”师能提升训练营第八期。学院督导组成员、相关教研室教师及艺友制青年教师等共同参与了此次观摩。
赵静老师主讲了《经济地理学》课程思政示范课,课程内容围绕“企业空间扩张”展开,引导学生理解企业原始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掌握企业空间扩张的一般规律,并能够运用该规律分析现实案例。课程呈现出两大鲜明特色。其一,深度融合智慧教学手段,构建了“学生课前预习并完成作业→课堂精讲与深度讨论→课后巩固提升”的完整混合式教学闭环。赵老师熟练运用学习通等线上工具,通过词云分析等功能进行现场互动,实时呈现学生反馈,极大地增强了课堂的参与感与互动性。其二,将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教学全过程。思政教育并非生硬嫁接,而是根植于经济地理学的学科内涵之中,如通过对不同企业扩张路径的分析,自然引导学生思考国家战略、区域发展等宏观背景,实现了“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在教学过程中,赵老师通过小组作业与讨论的形式,组织学生以国内外知名公司(如钢铁、汽车、IT企业)的发展路径为案例进行探究。学生们在分析、辩论中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并最终共同归纳出企业空间扩张的内在规律。整堂课设计精妙,节奏流畅,展现了赵老师扎实的专业功底。
赵继阳老师开展了《无机化学》混合式教学示范课,课程围绕“氢原子结构的量子力学模型”展开,聚焦薛定谔方程、波函数、原子轨道、电子云等抽象概念,以清晰的逻辑主线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出发,逐步理解量子力学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赵老师通过动画演示、软件模拟和互动资源,将s、p、d等轨道的空间伸展方向、四个量子数的物理意义等难点内容具象化,使微观世界的复杂理论跃然眼前。通过原子轨道角度分布图和径向分布函数的动态演示,使学生们直观地掌握核外电子可能状态数的推算方法。教学过程中,以“氢原子光谱实验现象→玻尔理论→量子力学模型”为科学探究主线,再现了科学理论的演进历程。课程自然融入了物理学史和科学家故事,使学生在掌握“核外电子运动状态描述”等专业知识的同时,深刻感受到科学探索的艰辛与一代代科研工作者锲而不舍的求真精神,实现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示范课观摩活动作为“环育·菁英”师能提升训练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青年教师提供了宝贵的学习与交流平台,有效促进了其教学能力的全面提升。自训练营成立两年以来,已有多位青年教师在各类教学竞赛中屡获佳绩,展现出扎实的教学功底与持续的成长潜力。例如,赵天成老师先后斩获第四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及第四届江苏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特等奖;朱璐瑶老师成功入围第五届江苏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韦薇老师荣获江苏省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张艳会、吴倩卉老师也分获江苏省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三等奖。
示范课观摩活动不仅直观呈现了混合式教学和课程思政的创新实践路径与教学方法,也为老师们提供了可借鉴的教学案例,是学院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推动教学质量持续提升的重要举措。未来,学院将持续依托训练营平台,不断为教师专业发展赋能,助力学院人才培养工作再上新台阶。


单位:环境科学学院
撰稿:续 冉
一审:吴 旭
二审:肖 晖
三审:杨茹玮
时间:2025年11月1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