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10-12 环科院本科生在《Nature》旗下期... 近日,环境科学学院全空间数字孪生课题组本科生韩保吉在导师何亮老师的指导下,在《Nature》旗下期刊《Scientific Reports》上以南京晓庄学院环境科学学院为第一署名单位和通讯单位,在线发表了题名为“A method to integrate hydraulic structure models into 3D terrain models for irrigation infrastructure Visualization”的学术论文。《Scientific Reports》是Nature Portfolio期刊下的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综合性学术期刊。自2011年创刊以来,它涵盖了工程、物理科学、地球与环境科学、生物科学以及健康科学等多个主题领域。该期刊在最近的JCR分区中位列Q1区,中科院SCI二区。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细节层次的动态分类集成方法CM-D-LOD,用于实现水利构筑物模型与三维地形模型的无缝融合。基于此方法,开发了灌区虚拟地理环境的可视化管理平台,显著提升了灌区虚拟地理场景构建的效率,有助于提高农业决策的质量,增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与效率。该工作也受到国家
-
2025-10-17 环境科学学院举办系列活动庆祝陶... 在陶行知先生诞辰134周年之际,环境科学学院围绕“传承行知精神、践行育人初心”主题,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纪念活动,将“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与学院“科研育人”特色深度融合,引导师生在实践参与中感悟行知思想的时代价值,进一步推动优良学风建设。跨学科融合实践,科技赋能传承育人学院依托学科优势,积极探索“科研引领、实践育人”路径,组织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与复合材料工程专业师生联合开展陶行知纪念像三维建模与3D打印项目。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师生运用无人机航测技术,对南门陶像进行多角度数据采集与精细化建模;复合材料工程专业师生则针对模型结构优化打印工艺,通过反复调试参数,最终实现高精度复刻。该项目不仅体现了学院“理论+技术+实践”的科研育人模式,更以创新形式弘扬了行知精神,强化了学生专业能力和科学素养,为学风建设注入科技动能。人文艺术浸润学风,知行合一深化认同学院同步举办“笔绘行知魂,躬行教育梦”手绘大赛与“重读行知・践行真教育”读书分享会,融合艺术表达与理论研习,推动学风建设与精神传承双向赋能。手绘大赛中,学生通过画笔再现陶行知先生教育实践场景,诠释“生活即教育”理念的当代价值,在艺术创作中
-
2025-10-16 发挥学科优势 深化学风建设 为深化学风建设,优化科研育人机制,提升人才培养质量,10月14日,环境科学学院组织召开“环育菁英 科研强梦”科研团队工作推进会。学院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各科研团队负责人及“菁英计划”指导教师参加会议,会议由学院党委书记杨茹玮主持。会议伊始,杨茹玮书记回顾了“环育菁英”导师团队成立三年来的建设成效,提出未来优化方向,希望大家踊跃建言献策共商推进举措。她指出,三年来,该计划已逐步构建起“导师引领、项目驱动、本研协同”的育人体系,累计支持超过663名本科生早期进入科研团队,参与省级以上课题82项,学生以第一作者发表高水平论文33篇,获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励317项,有效推动了学院优良学风的形成与学生科研素养的全面提升。结合前期面向师生开展的问卷调研,杨茹玮就当前运行中集中反映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并强调本次推进会旨在聚焦薄弱环节、汇集集体智慧,进一步优化“科研团队”与“菁英计划”协同机制,强化学风引导与过程管理,持续提升育人实效。在交流研讨环节,与会教师围绕科研团队与“菁英计划”的协同模式、学生遴选机制、项目过程管理、成果转化激励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入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应进一步强化师生联动,完善“传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