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郑兰荪院士应邀为我校大一学生授课

发布者:院办发布时间:2018-10-16浏览次数:1150

1014日下午,应环境科学学院邀请,著名无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化学系郑兰荪教授在行知组团教室亲授一堂题为“物质结构与原子团簇”的课程。环境科学学院院长刘光祥主持了授课报告会,学院教师代表及18级新生一起聆听了郑兰荪院士的授课。

郑院士从构成物质的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开始论述物质的组成结构,拓深延展到非分子物质-原子团簇的定义,并通过大量实例清晰深入地阐释了此概念。郑院士以手中的足球为例,从碳原子成键方式的角度,生动的揭示了原子团簇稳定存在的原因。最后,郑院士通过分析原子团簇的具体实例,深入浅出地探讨了原子团簇的理化性质和规律。

在近两个小时的授课中,年近花甲的郑院士一直保持站立讲解,讲授全过程采用粉笔黑板板书,板书工整,且多次擦去再写,整个授课过程写满近15块板书,使在场师生真切领略到郑院士学养深厚又平易谦和的大师风范。授课结束时,郑院士语重心长的向大家转送了导师Smalley教授给他的毕业赠言:“我什么都能够传授你,但是有一样东西我没法教会你,那就是Sence of Science”。这段话表达了对年轻大学生的深情厚望。

这堂别开生面的化学课,郑院士不仅讲授知识,还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和本学科最新发展动态直接传授给本科新生,拓展了学生们的学术视野,增强他们在化学学科求真拓新的信心,令全体师生收益匪浅。

郑兰荪院士简介:

厦门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科院院士、教育部化学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全国政协常委,福建省政协副主席,全国劳动模范,福建省“杰出人民教师”。主要从事原子团簇的形成和反应规律、原子团簇的宏量合成方法设计与应用等研究。通过合成与表征一系列富勒烯形成的中间产物,研究了C60等碳原子团簇的生长过程,发现和总结了原子团簇的统计分布规律,建立了团簇形成的动力学方程及相关理论。在《Science》等刊物上发表了300多篇论文,“碳原子团簇的形成研究”获2006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新型富勒烯的合成”获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图一 郑院士为学生们讲解物质的结构

图二 讲座现场座无虚席


关闭